柠檬酸的生产工艺
菌种的培养
黑曲霉是在琼脂上培养的,在琼脂上成局限菌落,在室温下培养10~14天,成为丰富密集的孢子梗,菌落为黑色,有时也为深褐黑色。考虑到柠檬酸生产菌应具有产酸能力强和耐柠檬酸浓度高的特点,可采用酸性滤纸法、变色圈法和单孢子移植法将黑曲霉分离出来,以避免其他杂菌干扰,使其成为生产柠檬酸用黑曲霉。 [7]
酵母的培养可用于柠檬酸生产的酵母有解脂假丝酵母和季也蒙假丝酵母2种。前者有很强的分解脂肪的能力,较好的炭源是正烷烃。后者可由烷烃发酵生成柠檬酸,也可由糖类发酵生成柠檬酸,酵母发酵pH值为3.5~4.0。 [7]
发酵
1940年,H.A.克雷伯斯提出三羧循环学说以来,柠檬酸的发酵机理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已经证明,糖质原料生成柠檬酸的生化过程中,由糖变成丙酮酸的过程与酒精发酵相同,亦即通过E-M途径(二磷酸己糖途径)进行酵解。然后丙酮酸进一步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和丙酮酸羧化所生成的草酰乙酸缩合成为柠檬酸并进入三羧循环途径。 [8]
发酵工艺分表面发酵和固体发酵,按不同工艺制备不同原料的培养基,然后进行蒸料。蒸料的目的是将淀粉糊化,并进行灭菌。蒸料时要使物料受热均匀,蒸汽通畅,边蒸边加料,把料加在冒汽的地方,逐层加入。蒸好的物料要扬散摊凉,当温度降至37℃以下,即可补水接种,装盘发酵,发酵终点以酸度来决定,定期测定酸度,保证在酸度最高时出料,以免柠檬酸被细菌分解。 [7]
提取
发酵结束后,要对发酵醛进行处理。表面发酵要即时把菌盖和发酵液分开,再用少量水洗涤菌盖和浅盘,发酵液和洗水合并;固体发酵中的柠檬酸要用水浸出,水温80℃,浸出2~3次,浸水合并。发酵酸用压滤机过滤,滤液和洗水合并,打入滤液槽。柠檬酸与钙盐和钙碱反应生成柠檬酸钙从液相中沉淀出来,与可溶性杂质分开。酸液中若含草酸多,则可在热的中和液中,于pH值3以下沉淀析出,从而使草酸盐先分离出来。中和终点用精密试纸测试,保持pH值在6.0~6.8。在85℃左右搅拌30分钟,使硫酸钙充分析出,过滤。柠檬酸钙用硫酸酸解,按溶液中柠檬酸含量确定硫酸的用量,一般硫酸过量不超过0.2%。酸解后,酸液进行过滤。柠檬酸溶液的净化通过吸附脱色和离子交换除去溶液中的色素、胶体和铁离子、钙离子、铜离子、镁离子等金属阳离子以及硫酸根离子等阴离子杂质。 [7]
净化多在色谱柱上进行,脱色炭是GH-15颗粒炭,离子树脂是阴、阳树脂。柠檬酸净化液的浓度仅20%~25%,只有浓缩到70%以上才能进行结晶。浓缩时温度不能过高,以免柠檬酸分解,净化液的浓缩可在负压下进行,为了节能,可采用双效或三效蒸发器。浓缩分2段进行,第1次浓缩后,放入沉降槽中保温沉降,再除去大部分石膏;第2次浓缩液含柠檬酸约80%,及时放料结晶。第2次浓缩可用升降式或括板式蒸发器,以减少料液和热媒的接触时间,可提高产品质量。结晶方式不同可得不同产品,一水柠檬酸的结晶是将80%溶液,温度在55℃时,在结晶器中搅拌下自然冷却,当温度降至40℃时,加入晶种,开始结晶,控制温度不超过36℃,此时产品为一水柠檬酸;如果溶液在60℃条件下浓缩到83%,冷却至46℃加入晶种,维持温度在40~60℃慢慢结晶,最终降到38℃,产品为无水柠檬酸。晶膏分密离心得结晶状的商品柠檬酸。 [7]